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9年第五号)-手机版亚博
目 录
一、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1)
二、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玉军(2)
三、金安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区扶贫局局长 李正发(3)
四、关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主任 桑朝发(10)
五、关于我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区民政局局长 王 俊(13)
六、关于我区城市社区建设视察情况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主任 王世斌(17)
七、金安区2019年度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胡 琦(20)
八、关于金安区农村安全饮水视察情况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主任 桑朝发(22)
九、关于金安区农村道路管养工作情况汇报…………………………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秦永国(25)
十、关于农村道路管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 李应安(27)
十一、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区经信局局长 张纯寿(29)
十二、关于金安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 汪庆发(34)
十三、关于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江仲贤(39)
十四、关于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走访代表收集意见建议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主任 桑世武(43)
十五、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黄媛媛辞去金安区
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请求的决定…………………………(46)
十六、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人员名单……………(46)
十七、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出席、
因事请假、列席人员名单…………………………………(46)
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
11月28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会期一天,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军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坦军、马德云、沈荟、汪峰出席会议。
上午,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农村道路管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区城市社区建设视察情况的报告、关于农村道路管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金安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集中走访代表情况的报告和人选工委有关人事任免议案;书面审议了区政府关于社区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的报告和区人大常委会关于金安区农村安全饮水视察情况的报告;会议还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军在讲话中要求:一要认真落实审议意见。要及时交办、认真督办,会后有关工委要及时将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转交“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要认真办理,及时反馈,“一府一委两院”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工作建议,认真研究处理解决措施,区政府及有关区直单位高度重视审议意见,并认真抓好落实。二要认真筹备好区五届四次人代会的有关工作。
下午,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专题询问。16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区人大代表围绕“多头跑、多次跑”办事难、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融资难、土地指标、企业用工招引难留人难等方面提出询问,直指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区直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现场应询,诚恳作答。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泽道,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方宏,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铮、区人民检察院检副察长殷杰;金安开发区、南山新区主要负责同志;区政府办、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委等22个区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2个乡镇(街)人大主席(工委主任),部分市区人大代表、30名企业家代表以及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玉军
关于审议报告
本次常委会围绕既定日程,听取并审议了有关报告,下面就认真落实审议意见讲两点意见:
一要认真落实审议意见。要及时交办、认真督办,会后有关工委要及时将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转交“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同时有关工委要认真跟踪办理情况;要认真办理,及时反馈,“一府一委两院”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工作建议,认真研究处理解决措施,措施要具体、明确,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说明原因和理由,区政府及有关区直单位高度重视审议意见,并认真抓好落实。二要认真筹备好区五届四次人代会的有关工作。大会初步计划于2020年元月上旬召开,各项报告要抓紧起草,其他各项工作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要抓紧安排落实。
关于专题询问
本次常委会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听取和审议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报告,下午开展专题询问,充分体现了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下面提三点意见:
一是要高站位看待民营经济。一方面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营企业在税收、科技创新成果、城镇就业等方面贡献越来越大,今后的发展地位将会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习总书记在2018年11月召开的民营经济座谈会上,对民营经济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支持到位。
二要高质量服务民营经济。要有担当作为的精神。遇到难事不能推,难办的事情要想办法去解决;要有“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查摆问题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马上就办”作风。
三要高强度督办专题询问问题。人大常委会要跟踪督办专题询问问题,区直相关单位要重视本次专题询问的内容,高度重视,立即解决问题,一时难办的问题,要研究具体的措施。同时,媒体要监督、效能要督办,通过综合监督措施,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全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金安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区扶贫局局长 李正发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019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发力,尽锐出战,以中央巡视整改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为重点,以脱贫攻坚大排查为主要抓手,深入推进“十大工程”,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8年末,累计减贫24983户72184人,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顺利摘帽。现有未脱贫人口4599户8101人(含2019年预脱贫户),贫困发生率降至1.2%。2019年经第三方评估,有望实现4022户7033人顺利脱贫。2016-2018年连续三年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定为“好”的等次。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团、黑龙江省桦川县、山东省嘉祥县、曲阜市、兖州区以及安庆市宜秀区等先后来我区考察调研,对我区今年巩固脱贫摘帽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终端见效,坚决做好中央巡视及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兼顾,做好整改结合。坚决把中央巡视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高规格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各地各单位党组织书记为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对中央巡视反馈的58个问题全面认领,其中基本问题37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1个。同时对国家考核、省成效考核、贫困县退出第三方专项评估、贫困县全覆盖暗访等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举一反三,做到一体推进、同步整改。
二是紧盯具体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区乡两级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台账,不搞上下一般粗,组织17家牵头单位围绕巡视反馈58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58条,建立长效机制22项。其中对我区表现较为突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商扶贫、扶贫车间、金融扶贫、产业扶贫、考核检查、扶贫领域办案等7个问题,分别交办给相关区直牵头单位,由区脱贫攻坚督导组进行重点督办,确保整改工作高质量推进。目前,所有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
(二)紧扣核心指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贯彻落实《金安区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排查整改活动方案》精神,对区乡村三级扶贫干部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明确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及具体要求。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围绕全区所有农户,各乡镇街以村为单位成立排查整改工作小组,由乡镇街党政班子成员担任组长,乡村两级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逐村逐户逐人开展地毯式大排查,实行问题排查一日一汇总、一周一上报,能现场整改的即行整改,同时对上报的问题清单进行逐户复核,提出整改意见,经排查,全区共发现医保参保未落实468人、住房不安全764户、安全饮水问题368户、居住环境脏乱差1975户,其中贫困户住房问题19户29人、医保参保问题24户35人。
二是从严落实整改。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与巡视整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每周每月的进度任务。对涉及问题整改的13家区直牵头单位,逐一开出问题交办单,要求根据时间节点,限期完成整改,并将问题交办单分别呈送至区四大班子领导领衔督办,由区领导根据分管部门和联系镇村情况,对发现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目前,针对前期排查督办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制定《贫困户/非贫困户大排查“回头看”清单》《村级大排查“回头看”清单》《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危险性等级评定表》。先后安排区乡村三级干部1930人,以“三单一表”为抓手,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大排查以及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对边缘户、脱贫监测户进行摸底监测;对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精准帮扶、工作推进与脱贫成效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准确查找。通过开展“四不两直”暗访调研以及组织乡镇街调研互学等方式,重点核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整改、中央巡视整改及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确保大排查工作真正走实走效。大排查共发现问题2362条,其中贫困户问题307条、非贫困户问题2055条,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超前谋划安排,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全区强化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精准脱贫的根本遵循,坚决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集中优势、集聚资源、集结力量,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区四个班子领导及副县级以上干部率先垂范,定点联系68个贫困村和38个重点非贫困村。各地各单位工作重心、精锐力量聚焦脱贫攻坚。区乡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落实脱贫攻坚区乡村干部包片包组包户岗位责任。推动出台《金安区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协调“十大工程”“八大领域”部门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后续帮扶、防范致贫返贫、贫困村巩固提升等长效机制。
(五)瞄准精准主线,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一是精准识别,一个不漏。以村民组为单位,实行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常态化管理,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严格识别标准和程序,以农户家庭收入为基本依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开展识别工作,确保将符合标准农户全部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同时,压实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基层干部责任,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和跟踪回访,掌握重点人群基本情况,确保“零漏评”。
二是精准帮扶,因人施策。全面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每月6日、16日、26日为“脱贫攻坚帮扶日”,各级帮扶干部每月至少选择一个帮扶日进村入户,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实际需求,制定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每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实时掌握进度,确保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目前,全区2.9万户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31万条,户均帮扶措施达到10.4条。
三是精准退出,持续稳定。严格执行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坚持以收入为基础,全面梳理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等保障情况,避免出现“算账脱贫”“虚假脱贫”。10月中旬,组织382名区乡干部对今年4028户预脱贫户进行逐户核实验收,重点围绕家庭人均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坚持实事求是、应退则退,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所在乡村整改,确保全部实现精准退出。
(六)统筹整合资源,协调推进“十大工程”“八大领域”项目建设
一是强化产业就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主攻方向,建立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吸纳就业、土地流转、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增收。协调安排产业扶持资金2917万元,对1.6万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给予产业扶持,同时对544户边缘户安排扶持资金91万元。推动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投入1790万元,扶持83个村级特色产业项目,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增收。在34个贫困村继续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带动6906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村均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推进金冲村、牌楼村等a级旅游村创建,积极推动贫困群众通过务工、配套生产、资产收益等渠道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增收。依托四季游金安活动,先后通过举办第五届六安茶谷开茶节、第十一届桃花节、第五届金安脆桃展评大赛、第四届荷花节暨第一届龙虾节等,推动乡村旅游和产业扶贫融合发展。
积极拓宽就业扶贫渠道,2019年新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1家、扶贫车间1个,新建就业扶贫驿站6所,目前全区共有扶贫基地11家、扶贫车间33个、扶贫驿站26所,切实带动357名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帮助增收脱贫。继续开展“送技术送岗位”精准帮扶活动,对有发展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3502个,有效吸纳2901名贫困人口参与就业。
二是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增强群众获得感。健康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健康脱贫“351”“180”政策,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100%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今年以来,“351”政策累计补偿353万元0.46万人次;“180”政策累计补偿1143.42万元10.96万人次。教育保障方面,积极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落实“户籍、校籍”双线排查,实行动态监测与管理。针对各学龄段不同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教育资助。今年以来,共发放资金2490万元,惠及学生1.68万人。住房保障方面,近年来,通过危房改造、消危行动、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已解决1.5万户农户住房问题,今年继续开展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整治行动,对农村住房全面摸排并开展评定、鉴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房“应改尽改”,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三是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巩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以重点非贫困村为抓手,以点带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2019年,投入3.3亿元,实施513公里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投入6610万元,在全区18个乡镇街64个行政村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改善或恢复灌溉面积12.71万亩,受益人口9万多人。投入2000万元,进一步改善农村电网、网络通信条件,广播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围绕“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标准,积极推进农村“三大革命”。
(七)强化要素保障,切实巩固脱贫摘帽成果
一是强化财政投入。坚决落实财政投入只增不减的要求,区本级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部分的75%以上用于脱贫攻坚。梳理各类涉农专项资金,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全年脱贫攻坚投入14.26亿元,其中扶贫资金4.49亿元,重点加强扶贫产业发展、就业保障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强化项目监管。探索扶贫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围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着力“选好、建好、管好、用好”扶贫项目。“选好”重点是认真谋划、建好扶贫项目库,择优选准项目;“建好”重点是规范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公示公告制度,确保从立项、招标、实施、验收等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管好”重点是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实现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晰、主体责任明确,切实防范扶贫资产闲置、流失等现象发生;“用好”重点是保障资金项目安排精准、强化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突出资金项目带贫减贫效果。2019年全区项目库储备项目5388个,计划总投资11.97亿元,财政扶贫资金4.49亿元,全部按要求及时匹配到区级项目库,安排并备案扶贫资金项目2473个。目前,已全部精准实施到位。
三是强化人力保障。推动出台《关于调整和加强“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的通知》,省、市、区118家帮扶单位、8387名帮扶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工作。乡镇街扶贫工作站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每个行政村至少明确1名扶贫专干,5926个村民组各配备1名扶贫小组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自身职责,发挥优势特长,积极建言献策。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利用自身管理、技术、人才等优势,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活动,全区160多家民营企业累计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达1128.2万元;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号召,注册成为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捐赠帮扶。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举办“扶贫路上 你我同行”暨义卖义捐活动,向社会各界发出帮扶倡议,活动当天筹得善款212.17万元。
四是强化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切实把基层减负要求落到实处。今年安排对乡镇街的脱贫攻坚督查由去年的4次减少到2次,注重采用“四不两直”实地调研方式督促推动工作,先后有8个单位因整改、帮扶等工作不力被“效能预警”。坚持少填表、优化填报方式,少开会、开务实会议,少发文、发实用文件,全区扶贫领域填表报数总量以及会议次数较去年明显下降。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建立重点帮扶工作机制。推动出台《金安区加强重点帮扶户精准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将边缘户、脱贫监测户、未脱贫户等三类群体确定为重点帮扶户,优先安排区直单位班子成员、乡镇街党政班子成员及站所负责人进行包保或加强包保,明确包保责任,确保“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准落实。截至目前,全区共安排2663名帮扶干部参与结对帮扶5854户重点帮扶户,其中边缘户1123户、脱贫监测户132户、未脱贫户4599户。
二是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创新推动金安九十里山水画廊全线旅游示范建设,悠然南山度假区、皖西大裂谷、东石笋等沿线旅游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大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批农旅融合项目迅速集聚,一大批农家乐、民宿项目应运而生,有效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积极打造以“金安脆桃”产业为主的江淮果岭,推出桃花饼、桃花酿等衍生产品,推进“金安脆桃”深加工。围绕淠河经济带,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稻虾、蔬菜等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积极依托“四季游金安”“四季采摘”“四季花海”等旅游营销推介活动,为金安旅游扶贫集聚人气、汇聚财气。近年来,全区近280余家涉旅企业通过吸纳务工、帮扶互助、土地流转等方式,累计带动4200余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九十里山水画廊铺就脱贫致富康庄大道”入选安徽省旅游扶贫经典范例,12万亩脆桃种植成功入选安徽省十大农业产业扶贫经典范例。
三是关怀激励扶贫一线干部。2019年上半年,区、乡、村140名扶贫干部受到区级表彰,扶贫领域受到提拔重用的科级干部45人。2018年,15名村干部通过招录进入事业单位,127名村扶贫专干进入村“两委”班子,干部积极性有效提高。全区设置扶贫奖励,每月被评为“效能之星”单位当月增发500元,“效能预警”单位当月扣除500元。按时足额发放驻村工作队办公经费,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及时发放生活补助,采用“定额包干”的方式分段报销选派干部往返交通费用。
四是加强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和医疗服务工作。推动出台《金安区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和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对特困供养人员和有集中供养意愿的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失能半失能人员进行集中养护,开展医养结合,制定养护补助标准,配备医护人员,解决集中养护人员病患住院护理和门诊医疗费用问题,确保特殊困难人员兜底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更加有力。
五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全区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打基础、全覆盖和巩固提升三年攻坚行动,2016-2018年已累计投入3.4亿元,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2019-2020年再投资1亿元进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前,已兴建、改扩建各类大、中、小型供水站28座,完成21座大小水厂兼并整合,新建加压站4个,累计铺设管网5749公里。现有供水2万吨水厂2座、万吨以上水厂5座、万人千吨以上水厂9座,水厂设计日供水总计达12.5万吨,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基本解决全区 60多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民群众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根本转变。
三、下一步打算
脱贫攻坚已到攻坚冲刺、决战决胜关键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冬季攻势”,坚持以问题排查整改为重点,以实现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为抓手,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冲刺阶段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是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对中央巡视反馈问题、“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排查发现问题以及“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大排查发现问题等,组织开展专项验收,全面对标对表,落实整改销号。对基本完成整改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举措,持续跟进。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着眼长远,建章立制,严防反弹。
二是持续推进作风和能力建设。深化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问题,一经发现将严肃问责。继续做好扶贫干部分级培训工作,提高各级扶贫干部能力和水平。着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不走的工作队”,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是巩固提升脱贫摘帽成果。全面落实脱贫摘帽“四个不摘”要求,统筹协调,科学安排,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继续加强重点帮扶户工作,切实把防范致贫返贫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深入开展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和医疗服务工作,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政策、项目等方面衔接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关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主任 桑朝发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10月中旬在沈荟副主任的带领下,农业农村工委组织相关部门和部分人大代表,对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巩固我区脱贫成效进行了专题调研,共走访了七个乡镇和部分贫困村,近二十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家庭农场),召开了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效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及产业扶持的主要成效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68个,贫困人口3.15万户8.39万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12.23%,截止2018年末,累计减贫24983户72184人。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顺利实现贫困县摘帽工作。今年现有未脱贫人口4667户820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我区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年被省评为“好”的等次。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2014-2018年),特色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711个,总投资12.11亿元,其中光伏产业投入扶贫资金27359万元,电商行业投入资金244.9万元,旅游业投入资金73892万元,四带一自投入资金14139.8万元,资产收益投入资金5540万元,仅金安脆桃种植,就有一部分贫困人口增收达千元,68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在10万元以上,每个贫困户享受不少于两个稳定增收的项目。
通过实际走访了解,我区近几年来,特色产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原来的一些传统产业,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提升,从科技含量到产品质量,从分散零星生产到集中连片,现代化、智能化制造,从产业产品的前端(研发)到标准、创新、效益、后端(销售)。都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带动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效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东桥镇的老乡鸡养殖基地,椿树镇的欣沃弥猴桃种植基地,企业效益和脱贫带动成效都十分明显。
二、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看,与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地方比,我们认为我区目前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较小
目前,全区虽然有一些特色产业,但多数处于自发式,探索式阶段,且规模小,农业产值收益比例、传统农业(水稻)仍占大头。贫困村多数没有一个好的主导产业,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效益不高,带动能力不强。
(二)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电商销售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经纪人队伍发展滞后,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且不稳定,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如脆桃销售前几年价格不高),效益收入也很不稳定。
(三)特色产业发展要素匮乏
特色农业产业化生产,受交通条件、区位的限制,一般都是在农村较为偏僻的地区,且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又不高,多数人才留不住,特色产业流动资金较大,融资担保要素不具备,所以很难从银行贷到款。缺人才、缺资金仍然是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政府引导动力不足
政府在规划、引领、扶持方面做的还不够,特别是乡村两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是忙于资料软件和迎接上级检查、督查,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讨论、研究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
三、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建议
(一)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要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要求,结合正在制订的“十四五”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全区特色产业布局规划,主要是特色种植业(瓜果类、蔬菜类),特色养殖业(养鸡、养鹅、养虾),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四大产业。区级要有一个中长期规划,乡村基本上要做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二)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一是制定资金支持政策。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研究制定扶贫资金和相关项目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使用办法,改变过去“撒糊椒面”的资金分配方式,支持扶优扶强扶特色,加大宣传力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贫困户的“输血功能”改为“造血功能”。
二是制定人才支持政策。注重加强科技引领、产业创新,吸纳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发展,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如像欣沃的柳士勇、晶鑫葡萄的王虎),实现扶持一人带动一片。
三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加快产品品牌创建,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同时要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创造高附加值、高收入的高效农业产品。
四是提升电商服务水平。围绕农产品营销,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扶持推动电子商务,注重引导、培育经纪人队伍,适应市场、掌握市场、活跃市场。
(三)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完善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切实解决水、电、路、网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强抵御防控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稳产增收。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区、乡两级政府和脱贫攻坚相关责任单位,特别是区扶贫局、农业农村局要注重研究我区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加强引导、指导,并长期坚持,务必抓出成效。
关于我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区民政局局长 王俊
近年来,作为六安城市的主城区,金安区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的工作理念,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式、城市建设管理新情况和居民生产生活新要求,不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联系、服务、引领功能,有力提升了城市基层建设水平,开创了城市社会治理新局面。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安区现有望城、清水河、中市、东市、三里桥5个街道、32个社区。在32个社区党组织中,共有21个社区党总支,11个社区党支部。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337名。
2018年换届后,全区24个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成员21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70人、占80%,平均年龄38.37岁,比上一届降低3.56岁。
社区党员总数为3001人,其中,男性党员2285人,女性党员716人;35周岁以下的党员467人,60周岁以上的党员1803人。
二、主要做法
(一)在构建组织体系上探索新路径。积极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建立区域内党组织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机制,把各方面的党建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区委建立区领导联系街社党建工作制度,科学规划社区布局,制定2018-2030年金安社区布点规划。2008年至今,全区共有5个村改社区、2个新成立社区和3个分设社区。2018年创新实施基层组织建设“2116”示范工程,并结合实际修订出台《金安区城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强街道核心,配齐配强街道工作人员力量,2019年每个街道党工委负责指导、打造一个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社区;社区党组织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对辖区内重要事项具体落实。突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实际探索廉政社区、法治社区、智慧社区等“一社一品”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满意度。二是坚持以共建为纽带。全区32个社区党组织与155家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同治理局面。街道社区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议,进行协商议事,引导共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比如,望城街道南屏苑社区与313地质队开展共建活动,投入100余万元,共同打造了六安市首家地质科普馆,市民政局和区民政局在清水河街道刘园社区投入60万元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三是坚持以网格为支撑。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支部)”的组织架构,网格管理员均由社区干部担任,社区工作者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将党建、民生、维稳等工作下沉到网格,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全覆盖,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社区治理中更“接地气”。
(二)在探索为民服务上树立新理念。一是整合服务力量。充分发动辖区居民、退休干部、志愿组织等,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扶贫帮困队等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30余支。2018年,印发《关于继续开展区直单位联系帮扶社区工作的通知》,深化相融互促的工作机制,全区71个区直单位联系帮扶32个社区,35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项目7950个,服务群众8630人次。二是丰富服务内容。依托街道现有资源,整合各类为民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为辖区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文明劝导、法律援助、慈善公益、文体活动等专业性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依托“12343”平台,在有条件的社区活动场所增加社区康养中心、爱心超市、“四点半课堂”等公益服务功能。三是创新服务方式。聚焦城市改革发展、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社区均构建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保障群众合法权益,2019年以来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化解各类民事纠纷100余起。建立街道扶弱帮困机制,在每个街道均包保帮扶一个重点非贫困村基础上,推行街道社区干部结对帮扶辖区特困群众制度,每季度走访慰问帮扶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街道社区党组织共投入帮扶资金50余万元,救助生活困难群众769户,帮助1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
(三)在强化基层保障上集聚新动能。坚持立足社区、深耕基层,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一线,使城市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一是加强人才保障。严把社区专职工作者“招录关”,实行凡进必考,2013年以来分四批次,累计招考197名社区工作者充实到社区一线;适时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培训班,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赴南京、苏州、合肥等先进地区观摩学习;拓宽社区工作者上升渠道,2015和2018年共面向社区“两委”正副职公开招聘5名事业编制人员。二是加强财力保障。将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区两级财政按照1:1比例承担,实现社区每年专项经费不少于24万元。区人社、民政、卫健等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每年给社区一定经费补贴。同时,区民政局正试点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在5个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社区引进专业社会组织。逐年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实行“基础报酬工龄补贴综合补贴业绩考核奖励报酬”方式,规范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目前,人均月报酬达4670元/月(含公积金400元/月),年报酬达56000元/年。三是加强阵地保障。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社区用房有了明显改善,目前社区用房有37563.98㎡,结合基层党群综合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按照城市街道社区现有办公及活动场所面积不少于300㎡(2007年标准)和建成“一办四中心的要求”(即社区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强化社区阵地建设。全区32个社区活动场所中,有8个超过800㎡、10个超过1000㎡。新建老年康养中心5个、科普馆等功能室11个,有效满足了党员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
(四)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上夯实平台基础。一是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基层自治机制,在32个城市社区建立了社区协商委员会,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开展成效显著的社区协商活动,七里站社区、东苑社区被列为全省首批城乡社区示范点。二是推进“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为引领,基层自治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具体运作管理,社区居民、志愿者,驻区单位共同治理机制,大力发展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我区新成立3家社会工作服务组织,2家成功入驻社区开展工作,在社区登记备案160家社区社会会组织。三是志愿服务作用发挥有力。金安区始终把志愿服务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将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党建服务、乡村振兴等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各志愿服务组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及时发布志愿项目,组织志愿者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家庭开展系列志愿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各项中心工作开展,拉近了群众与党员干部、党委政府的距离。截止目前,实名注册志愿者16万人,志愿服务团体679个,发布志愿项目4191个,记录服务时长100万小时,活动率达66%,位于全市首位。
三、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虽然各级对社区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了明确,但在实际工作中尚未完全理顺,对社区部署的协助性工作较多,有些以“重心下移”为由,将工作摊派到社区,没有真正落实和执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占用了社区大量工作精力,导致社区工作趋于行政化,缺少贴近居民的互动式服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融合度和对社区的认同感。
二是基层基础保障不力。一方面,金安区属六安市主城区,由于近年来加大了对老城区改造的力度,导致部分社区因为征迁而无固定办公场所,不得不租赁办公用房,新回迁的社区用房缺乏装修资金,加大了社区的开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负担。比如,2019年全区有12个社区用房属于待回迁或待装修状态。另一方面,社区用房实用性不高,居民服务用房缺口大,根据每百户不低于30㎡综合服务设施标准要求,全区尚缺近4800㎡社区服务用房,由于相关部门在前期规划设计时,未明确社区用房的具体位置和结构要求,开发企业把社区用房、居民活动用房与居民楼建在一起,部分开发商提供的社区用房有的位置较偏、有的相对零散、有的楼层较高,无法满足社区用房的需要。比如,三里桥街道友谊社区,开发企业提供的用房位于居民楼三层,原面积不足,后开发企业在架空层加了一层,与规划不符,且居民办理事务不方便,没残疾人通道;中市街道康乐社区活动场所位置在3楼和4楼;油坊桥社区入口在万达小区内,群众办事不便。
三是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不稳。近年来,随着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的增加,报酬相对较低、上升通道不畅等多方面因素叠加,社区专职工作者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的情况日益凸显。据统计,全区招考的197名社区专职工作者中有43名已离岗。
四、意见建议
一是严格落实准入制。完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不再将社区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等事项的责任主体;清晰限定行政性事务与社区工作专业服务的边界,减少街道或其他职能部门下沉至社区中的行政工作,切实给社区“松绑”、给社区工作者“减负”。
二是进一步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坚持整体性规划、标准化建设、系统化配套,使社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布局合理、功能优化,成为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按照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要严把规划设计、建设审批和工程验收等关口,严格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用房应设在方便居民办事的楼房低层位置,不能把分散的小微空间累计为办公及服务群众用房面积,要建立财力保障机制,区政府对回迁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要给予装修经费。
三是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提出梯队建设、分类培养和能力提升的举措。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正向激励机制,持续提升社区工作者待遇,健全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选拔街乡领导干部、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政策,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让他们工作更有底气、更加舒心、更好作为。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视察为契机,积极适应新形势对城市社区建设的新要求,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社区减负工作落到实处,着力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子,推动金安区城市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区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主任 王世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推进我区社区建设,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组织区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组成人员、城区5个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区城市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视察,查找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意见。11月1日上午,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德云带领下,先后对望城街道正阳社区、东市街道七里站社区、中市街道前进社区、三里桥街道落星庙社区和清水河街道李台社区5个社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察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建设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民政部门为依托,推动“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全区5个街道共有32个社区,成立了21个社区党总支、11个社区党支部。2018年换届后,全区24个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212人,社区专职工作者337人。通过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社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进一步完善,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进一步拓展,社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主要成效
1、重视社区党建,社区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坚持民主科学选人用人,选强配齐社区党组织干部。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养,完善社区各组织工作制度,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坚持把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的主旨,广泛开展党组织和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为社区工作注入强大的活力。
2、加强队伍建设,社区干部结构得到优化。实行凡进必考,先后四批次,招录197人社区工作者到社区一线岗位。目前,社区专职工作者中党员197人,占78.5%;大专及以上学历170人,占80%;平均年龄38.37岁,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3、突出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健全。注重优化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兴建社区服务大厅,设立慈善超市、卫生服务站、警务室和图书室等,规范和完善社区的就业、卫生、文化、治安等服务。少数社区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4、加强社区保障,社区工作环境不断改善。重视社区经费保障,将社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社区每年专项经费不少于24万元。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每年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社区一定经费补贴。社区办公用房基本解决。目前,社区办公用房44473.98平方米,已到位37563.98平方米,其余用房正陆续交付。
二、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社区工作过于繁杂。社区组织是居民的自治组织,主要职责是依法管理居民内部事务。长期以来,并未严格按照社区职能定位范围开展工作,“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造成社区工作的繁杂和无序,承担了大量的行政性工作,影响了社区自治职能的发挥。
2、社区服务场地不足。按照省民政厅要求的“服务用房最大化(不低于社区用房的90%)进行布局规划”,实现“一办四中心”(即社区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每百户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场地标准,尚缺4800平方米。同时,少数社区由于征迁尚无固定办公用房。缺少规划和规范,开发商提供的社区用房布局、结构和位置不合理,不便于社区工作开展。
3、社区队伍不稳定。社区工作任务繁重,政治上缺乏上升空间,收入报酬相对较低,导致队伍流动性较大。近几年,全区招考197名社区专职工作者中有43名离岗。
三、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完善队伍管理机制。切实落实中组部、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选拔、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制度,推进社区服务人员专业化。二是重视队伍能力建设。围绕社区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质量,切实提升社区工作者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能力、民主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完善社区党的组织体系,选优配强社区班子,明确社区党建“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双重功能,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社区治理能力。
2、强化社区职能。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围绕社区的职能职责,理顺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集中精力办好社区各类事务,促进社区管理服务提能增效。探索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推行购买服务。二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因地制宜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各项制度,拓展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和安全稳定等功能。
3、完善社区保障。一是切实提高报酬待遇。据了解,社区工作者每月报酬由基础报酬、工龄补贴、综合补贴和业绩考核奖励组成;每月基础报酬2600元,公积金400元左右,其他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建议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报酬增长机制,能够拴心留人,确保队伍稳定。二是切实加强阵地建设。统筹调整社区办公条件较差的用房;尽快落实租房社区的办公用房;集中力量解决好服务用房不足的缺口问题。要制定长效机制,规范社区设施建设。对新开发小区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应纳入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修建、同步使用。建议由民政牵头,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在新建小区预留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
金安区2019年度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胡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提高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要求,金安区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要求,从农村居民最关心的环境卫生和污水治理入手,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以乡村居民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注重长效,坚持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绿色美好家园,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大幅改善。2019年度,区财政投入2500万元用于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各乡镇健全了农村垃圾治理组织机构,全区共建成垃圾中转站19座,配备垃圾转运车21辆、保洁电瓶车450辆、深埋桶68个、垃圾桶2.2余万个和1286名专职环卫人员(另有公益性岗位2000名),基本实现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全覆盖。各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由乡镇与专业保洁公司签订清运合同,所收垃圾全部运往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叶集垃圾填埋场实行无害化处理。已经形成“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目前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3%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坚持月督查制度,逐渐将视角往村庄深入,查找庄前屋后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每季度进行通报。2019年对东桥镇、施桥镇、中店乡、马头镇的四个垃圾中转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目前东桥镇、施桥镇的垃圾中转站已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中店乡、马头镇的垃圾中转站改建基本完成,正在验收,即将投入使用。
(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我区17个乡镇地处江淮分水岭两侧,南部属巢湖流域,北部属淮河流域,污水治理情况直接影响巢湖、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我区实际,除前期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外,区政府投入近3亿元对剩下的翁墩、马头、淠东、城北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16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主管网建设目前基本完工,正在组织验收,即将陆续投入使用。
(三)建筑垃圾填埋厂项目有序推进。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六政办秘〔2019〕81号)及市住建局要求,区政府领导安排由区住建局组织筹建的金安区建筑垃圾填埋厂项目,已经完成项目立项、预选址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能力仍然不足。全区部分分散、偏远村庄保洁人员配备不足,垃圾池、垃圾箱等收集设施配备不能满足需要,交通不便村庄垃圾收集设施投入较少,农户乱扔乱倒垃圾现象依然存在,垃圾收运不及时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村民保洁意识不够强。少数村民卫生习惯没有改变,房前屋后乱堆杂物、乱扔垃圾,对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不爱惜、不维护的现象依然突出,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问题。
三是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作用发挥不到位。由于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偏高,加之污水管网不配套,全区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不正常,污水处理设施作用发挥不到位。
三、下步工作打算
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和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要求,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和乡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扎实开展,下步工作重点:
一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配置。在行政村建立垃圾收集点、配置足够的垃圾桶、密闭式垃圾收运车辆;自然村要按每3-5户配一只垃圾桶的标准,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全覆盖。合理配置垃圾中转站和收运车辆,满足全域范围内生活垃圾及时收运需要;提高现有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收运车辆等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建而不用”等现象。通过村务公开栏、网络媒体、横幅、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宣传环境整治活动目的和意义,提高村民保洁意识。
二是积极谋划,适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试点。科学选择两至三个村、街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试点,确定简便易行、群众乐于接受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投放。以儿童和留守老人为重点,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增强群众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意识。
三是做好协调,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做好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验收、移交、运行工作,形成建设工程闭合回路。拟定全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方案,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四是加强指导,注重实效保证质量。加大对环境卫生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过程的督查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关于金安区农村安全饮水视察情况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主任 桑朝发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9年度工作安排,11月1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荟带队,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工委主任桑朝发、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主任邬效丛、区人大办副主任孙亚男四人一行深入到先生店乡、张店镇和东河口镇围绕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开展视察。实地走访了先生店、东河口两大水厂,了解其生产运营状况,并沿途对部分农户用水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听取了区水利局和有关乡镇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情况汇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近2亿元,除集镇街道及周边村庄进行管网延伸工程外,重点兴建和改扩建各类大、中、小型供水站28座,其中日供水万吨以上水厂3座;万人千吨以上水厂9座,现正在制水的水厂日供水总计达7.8万吨以上。
目前全区大小水厂输配水管网基本全部贯通,北片乡镇小水厂已与城北水厂并网,南片乡镇已与先生店水厂并网。目前主要以城北、先生店、横塘、东河口、毛坦厂、双河和张店等7座规模水厂制水,其它21座中小型供水站分别通过兼并、买断、购买城北和先生店两座大小厂水经营管理。下一步规划我区将保留5座规模水厂制水,以城北和先生店水厂为中心,以毛坦厂、东河口、横塘为辅助供水,其它小水厂全部停止制水,逐步实现以大带小,全区规模水厂供水全覆盖。
因脱贫攻坚村出列、户脱贫,我区实现68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又增加投资0.8亿元,其中区级投资0.57亿元,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5.3万人。
2018年以来我区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扩建东河口水厂和加压站升级改造、218个村管网延伸工程等,项目总投资2.65亿元,其中区政府投资2.46亿元,共解决19个乡镇街218个非贫困村47.38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
2020年,区政府计划再投资1.35亿元,对先生店、城北等规模供水工程进行改扩建和提升改造,对南北两片再分别铺设一路输水主管网,将先生店水厂扩建至4万吨/日,彻底解决水压水量不足问题,进一步保障供水正常。
这一投入巨大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为民情怀。
二、主要举措和做法
(一)区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其中2016—2018年就投入3.45亿元,确保了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注重项目前期工作,超前规划,设计力求科学合理,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供水水质水量和规范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乡镇作为实施主体和发包方,负建管主体责任,充分调动乡镇、村工作积极性,抓协调直接高效,抓调度方便就近,抓质量现场督查检查。
(四)区水利局、区督查考核室、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实行常态化监管。
(五)入户安装收费实行统一标准,区物价局出台了金价业【2018】39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金安区农村饮水安全入口安装收费标准的通知》,入户安装收费实行全区统一标准。
全区农饮水工程到2018年实现了全覆盖,同步解决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六)规范管理。政府及时出台了《金安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成立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心和金安区农村饮水安全运管工作领导组,制定金安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方案,正积极推进全区各水厂改制优化整合工作。落实了工程运行管理专项维护经费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极少数群众对安装自来水不积极,祖祖辈辈未接自来水照样过,现还要花钱接自来水,加之群众自家都有水井或水塘,对入户接自来水有抵触情绪。
(二)已铺设好的管网因道路畅通工程、污水管网工程、乡村振兴工程、林荫等后建工程建设造成已铺管网损坏,恢复不及时,恢复后质量不高。
(三)大小水厂改制整合牵涉面大,情况复杂,难度大,任务艰巨。
(四)东河口镇属山区乡镇,供水水源主要依靠上游上堰水库和张公桥小自然河流水,上堰水库库容只有20万方,张公桥小自然河流经常断流,源水水量严重不足,干旱季节无法保证。
四、建议
(一)在东河口水厂上游上堰村附近亟待新建一座小(一)型水库,建成后即可彻底解决东河口镇供水水源严重不足问题。
(二)老水厂改制整合工作已经启动,要加大力度,因地制宜,一厂一策或一镇一策,分步实施,财政要加大投入,实现政府主导,公益属性,区域供水规模化,强化管理,委托经营。
(三)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全覆盖,其公益设施管护任务艰巨,单依靠水厂经营管理还不够,应纳入乡镇、村公益管护工作范围,强化监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区财政应加大对管护经费投入,给予托底保障,确保民生工程正常发挥作用,做到供水正常,水质合格,群众满意。
关于金安区农村道路管养工作情况汇报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秦永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十三五”以来,我区农村道路建设力度前所未有,每年均以500公里以上建设速度推进,极大地提升了我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基本解决了农村交通畅通问题。但随着建设速度的突飞猛进,相伴而生的是管养任务的日益繁重和艰巨,解决不好势必影响道路绩效发挥,群众的满意度也会下降。我区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上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展的要求和实际的需求还有差距,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区农村道路在建设、管护上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建设上:2005年以来,我区修建网通工程340多公里,修复水毁项目100多个,涉及桥梁10余座,道路近百公里;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205公里、非贫困村道路254公里、扩面延伸工程1024公里。总计修建、改建农村道路近3000公里,修建桥梁46座。截止目前,我区农村道路总里程达到5300多公里,新增道路1957公里,有效解决了我区农村道路畅通问题。
管护上:基本形成了我区农村道路管护模式。2017年,区政府研究出台了《金安区农村道路管养实施意见》、《金安区农村道路管养工作考评办法》,为全区道路管养工作奠定基础。2018年区政府将我区公路局运营经费以及农村道路日常维护资金纳入预算,促使我区农村道路管养工作具备了基本的保障能力。2016年以来,我区每年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近百公里,总投入超5000万元,每年实施农村道路大中修工程20多公里,通过两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道路,进一步提升了农村道路通行能力。
资源配置上:我区农村公路现有道班8个,养护人员91人,平均年龄46岁,主要从事320公里的县级公路管养,力量偏弱,可以说人手少、任务重,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乡村级道路管养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特点,受制于资金等因素制约,其机构、机制都没有真正形成,工作简单粗放、收效不尽人意。
补贴政策方面:按照现行省政府政策,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经费县道补助标准1.5万元/公里、乡道0.7万元/公里、村道0.2万元/公里,县区政府按政策应同比例配套。农村道路日常维护经费上级不补助,县区财政全额兜底,最低要按“1051”标准安排。
资金保障方面:我区公路养护现有在编人员经费781万元/年,自2019年开始列入财政预算。在此之前,人头经费支出均占用上级补助养护资金。我区目前农村道路管护资金主要有两大块,具体情况:1.大中修工程补助资金1011万元,区财政没有按要求据实配套;2.日常维护经费区财政按照“1051”办法纳入预算,县道1万元/年、乡道0.5万元/年、村道0.1万元/年,但里程是按2015年统计数据测算,2019年预算安排589.02万元,只能符合原来管养任务要求,新增部分管养经费没有解决。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养护经费缺口大。按政策要求,我区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主要缺口三大块:1.大中修工程财政配套资金:县道480万元、乡道218万元、村道313万元,总额需配套1011万元(含增量资金配套部分);2.全区新增三级以上道路135公里,省级没有纳入养护补助,按乡级道路标准区财政应补助0.5万元/公里,计67.5万元。3.村级道路新增1975公里(按2018年底统计数据),养护资金197.5万元。以上缺口总计1276万元。
二是养护机制不健全。农村公路管养力量偏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人员编制没有确定、乡村级专管员工资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考评机制约束力不强,没有纳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乡村责任没有真正履行到位。
三是路长制管理不到位。目前建立的路长制,基本上是纸上制度、墙上制度,多数地方没有真正运行。
四是工作短板客观存在。农村道路骑路集、路肩设置非标、非法建设、种植和防护、绿化、亮化不到位以及养护专业人员、设备缺乏等现象普遍存在,亟待解决。
三、下步安排
一要建立运管体系。区政府将开展调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乡镇农管办或公管办,定编2-3人,全面管理监督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工作,特别是道路管养工作。建议乡村建立专管员队伍,乡镇设2-3人(可由农管办人员兼)、行政村每村设1人(可由村两委成员兼),人员由区交通部门统聘。乡村道路养护员队伍,其组成人员由乡村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聘用。
二要弥补养护缺口资金。自2020年区财政将政策内养护缺口资金1276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对乡村道路专管员工资纳入财政补贴;乡村道路养护乡镇配套资金(标准0.1万元/公里),乡镇政府要纳入预算,乡村道路养护员工资由乡村自行解决,区政府要作为年终考核的刚性要求。
三要出台考评机制。建议以区政府名义出台全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考评办法,由交通部门会同效能办、扶贫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实施考核,对工作先进的乡镇和部门,纳入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表彰。
四要开展整治行动。1.利用3-5年时间以乡镇牵头,开展乡村道路骑路集、非标清理、村级道路规范化管养、乡村公路林荫工程工作专项行动,治理顽疾,提升农村道路品质和功效,打造美丽公路,助力金安乡村振兴。2.充分发挥区乡路长制作用,建议区级每年召开至少两次年度路长制工作联席会,乡级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年度路长制工作联席会,部署调度年度工作,落实重点任务,确保年度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关于农村道路管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 李应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于11月中旬组成调研组,对马头、翁墩、三十铺、孙岗、双河等乡镇的部分农村道路进行实地察看,并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近几年来,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道路建设及管护工作,全力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多方筹措资金,精心组织施工,农村道路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城乡交通网络现已四通八达,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农村道路建设硕果累累:2005年以来,我区修建网通工程340公里;修复水毁项目100多个,涉及桥梁10余座;道路近百公里;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205公里,非贫困村道路254公里,扩面延伸工程1024公里。总计修建改建农村道路近3000公里、修建桥梁46座。截止目前,全区农村道路总里程达到5300公里,新增村级道路1975公里。
农村道路管护模式基本形成。2017年,区政府研究出台了《金安区农村道路管养实施意见》、《金安区农村道路管养考评办法》为全区农村道路管护工作奠定了基础。2018年区政府将区公路局运营经费以及农村道路日常维护资金纳入预算,促进了全区农村道路管护工作具备了基本的保障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管护意识不强,管护机制不完善。相比我区农村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管护工作显得相对滞后,重建设轻管护现象普遍存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管护责任主体,没有健全的管护机制和管护队伍,农村道路管护力量偏弱,乡镇虽已成立农村道路管理办公室,但人员编制没有确定,乡村级专管员工资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农村道路管护工作考评机制约束力不强,没有纳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乡村责任没有真正履行到位。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乱堆杂物、垃圾、建筑材料等现象仍有存在。
二是超载管理手段欠缺,执法力度不够。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现象仍然存在,导致部分路段损毁严重,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年限,需要重修重建,损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三是通村道路附属设施建设不到位。部分通村道路无警示标志、标牌等附属设施,路肩土回填不到位,限载墩等设施损坏没有及时修复,部分路段存在安全隐患,道路绿化、亮化不到位等。
四是路长制管理不到位。目前建立的路长制,基本上是牌上制度、墙上制度,多数地方没有真正运行。自2018年至今,区乡路长制联席会、办公会都没有实质性开过。
五是管护经费缺口较大。据交通部门测算,我区目前农村道路管护经费缺口累计达1276万元。按政策要求,主要分为三大块:1、大中修工程财政配套资金:区道480万元、乡道218万元、村道313万元,总额需配套资金1011万元;2、全区新增三级以上道路135公里,省级没有纳入管护补助,按乡级道路标准区财政应补助0.5万元/公里,计67.5万元;3、村级道路新增1975公里,管护资金197.5万元。
三、意见建议
一要建立健全农村道路管护机制和管护队伍。理顺并进一步明确交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村“两委”的管理养护职责,落实乡村农管办的人员编制,配齐乡村专管员,建立农村道路养护员队伍,探索研究农村道路建设与管理的新机制、新措施,巩固农村道路建设成果,切实提高农村道路管护质量和水平,真正实现建设“四好农村路”的目标。
二要弥补管护缺口资金。建议区政府将政策内管护缺口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农村道路专管员工资纳入财政补贴、农村道路管护乡镇配套资金,乡镇政府要纳入预算,农村道路养护员工资由乡村自行解决。
同时鉴于我区农村道路管护设备陈旧、短少,效率低下的现状,建议区政府出资适当购置路面清扫车、铲雪车、道路维修小型机械等设备。
三要出台考评机制。建议区政府尽快出台全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考评办法,由交通部门会同督查考核室、扶贫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实施考核,对工作先进的乡镇和部门,纳入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表彰。
四要充分发挥区乡路长制作用。建议区政府每年召开至少两次路长制工作联席会,乡级至少第季度召开一次路长制工作联席会,部署调试工作,落实重点任务,确保年度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五要严厉打击影响破坏农村道路安全的违法行为。建立一支纪律严明,服务热情的执法队伍。综合治理骑路集、路肩的非标设置和非法建设以及超载超限等不法行为,提升农村道路品质和功效,保证农村道路安全畅通,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区经信局局长 张纯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通过细化政策措施、改善发展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等多项措施,加速推进经济发展的步伐,使民营经济已成为金安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贡献突出。我区民营经济广泛分布于一、二、三产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社会事业多领域。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1805户。其中私营企业11633户(含有限公司及分公司、非公司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27635户。2018年金安区全年民营经济税收收入195842万元,占税收总量的89.67%。其中,个体工商户税收收入6779万元,其他企业类型税收收入189063万元。2019年1-10月全区民营经济税收收入178633万元,占税收总量的 68.58%。其中,个体工商户税收收入7776万元,其他企业类型税收收入170857万元。2019年1-10月较去年同期增收1372万元,增长0.77%。预计2019年全年,全区民营经济税收收入超30亿元。我区民营经济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税收、稳定就业的主力军。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营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培育转型升级新优势,科技实力持续提升。一是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我区与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签订共建协议设立分院,引进科技人才团队1个、高层次人才50名,集中为高校和企业牵线搭桥4次,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院士工作站1家。二是新业态发展迅猛。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截止今年9月份,全区电商企业172家,建成仓储物流配送中心2处、村级电商服务网点545个,培育了3个电商特色镇、5个电商示范村、10个电商示范服务站点,新增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59个,实现全区298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2018年农村电商网销额12.45亿,2019年1-10月农村电商网销额14.07亿元,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品牌建设成果丰硕。截止目前,我区商标申请件数624件,注册件数370件,有效注册量2354件。
(三)发展后劲显著提升。我区坚持强投资、抓项目、调结构,不断蓄积民营企业内生力量,民营经济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拓宽融资面为64家企业提供89笔融资担保贷款,发放贷款总额达4.1亿元,办理32笔续贷过桥资金,直接减少企业利息负担167万元,为17家企业解决资金2亿元,为101家小微企业发放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2950万元,贴息资金投入348万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社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已落地项目明天氢能、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鑫翊新材料等已试产,应流航空产业园、中小企业产业园、中擎建设等项目形象进度明显,田乐纺织产业园、米科智能、中航科电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四)政务环境不断改善。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将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同“四送一服”领导小组相结合,定期收集企业诉求,建立诉求台帐,以交办单方式交给相关单位,限期解决,切实帮助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二是出台支持政策。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发〔2018〕38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六发〔2018〕34号),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了《中共六安市金安区委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做好“放管服”工作。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从根本上简化企业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期限,认真落实《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六政办秘〔2018〕212号),全面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手续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加大“首台套”“首批次”扶持政策落实力度,政府优先采购;严格执行企业办事“一个窗口受理”和“首问负责制”,部门内部流转事项由窗口一次性受理办结,大力推行“帮办制”服务,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四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充分运用纳税人学堂、12366纳税服务平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专题栏目,专门组织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辅导,帮助包括民营企业家熟悉掌握、用足用好相关优惠政策;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少居民税负,降低工薪阶层负担;落实社保费降率,进一步减轻企业社保费缴费负担,降低用工成本和公司管理成本。2018年为企业减免税费25446万元。2019年1-8月,金安区实际享受税收政策减免合计33908.89万元。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经济体量不大。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不足10%,超10亿元产值工业企业仅有江淮电机一家,其他企业体量规模差距很大。工业企业中除江淮电机缴税近9000万元外,产值上亿且缴税在千万以上的工业企业也就4-5家。商贸企业中除了绿蓝子超市网点快速增加外,其他企业偏安一隅,做大做强的能力决心不足。房地产和建筑业总体发展不错,但随着市场需求日趋饱和,跨越发展走出去的空间有限。
2.政策扶持不够。我区目前出台了《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金安区返乡创业工程实施意见》及《六安市金安区返乡创业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惠企政策,但大部分的惠企政策起点条件较高,受众面有限,很难对中小微企业做到普惠。产业发展的引导方向不专,帮助传统行业整体升级改造的实力不够。
3.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中两新产业占比不高,增幅不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主导产业中装备制造业发展较为平稳,农产品加工业、轻纺服装业等产业的发展对提升我区工业经济总体水平的贡献率持续增大。在整个民营经济中房地产和商贸业等三产比重不断提高,工业等实体经济比重持续减低,民营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4.服务水平不高。园区规划落实不够到位,主导产业定位不够明晰,经济发展支撑力不够明显,基础配套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区直和园区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较少,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服务力量配备不强。
三、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民营经济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主动谋划,综合施策,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金安区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实现大发展,开创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搭建服务平台,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针对民间投资下滑的问题,全面梳理各级已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逐项核查各项政策措施在本地区、本行业落实情况,认真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提高民间投资项目的报建审批效率,全面激活民间投资活力。二是加强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正当财富和合法财产保护,完善保护机制,强化法治保障,稳定预期,加强执法检查等方面保护力度。落实在执纪工作中对民营企业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保护规定,建立民营企业投诉维权中心,畅通反映诉求渠道,解决民营企业投诉中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支持各地建立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等公益性服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法律服务。三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针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减税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成长期民营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深化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二)进一步落实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化解融资难问题。针对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普遍诉求,拿出“真金白银”,进一步扩充区融资担保公司、区过桥接续资金规模等,撬动政银担、税融通,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二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调研等方式,及时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重点民营企业建档立卡,持续跟踪服务;强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对民营企业的精准服务,常态长效帮助解决困难。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优化审批服务流程、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呼吁上级部门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联合体形式参与ppp项目等。
(三)进一步加强引导,提振企业信心。一是加强全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把培育素质高、规模大的企业家队伍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继续对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一代开展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全面增强企业家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二是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推动企业股改、上市挂牌等促进企业转变治理模式,依据市场规则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进一批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建立产权清晰、债权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把民营企业打造成合格的现代企业和充满活力的企业群体。三是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典型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以及劳模等评选,真正让民营企业家事业上有底气,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敬。
关于金安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 汪庆发
根据年初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今年9月和10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专题调研。调研活动分五个组,由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全区22个乡镇街、金安经济开发区、南山新区,40多家民营企业,滁州南谯区等地开展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实地走访、座谈研讨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查找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调研前常委会邀请省里的专家为调研组成员及部分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民营经济政策培训。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撤市设区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区民营经济广泛分布于一、二、三产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社会事业多个领域。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1805户。其中私营企业11633户,个体工商户27635户。2018年全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45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95842万元,占税收总量的90.5%。今年1-9月,实现税收收入170857万元,占全区税收总量90.8%。我区民营经济在增加税收、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区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四送一服”、联系帮扶企业等工作。二是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三是认真做好“放管服”工作,优化审批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区政务服务大厅及各乡、镇政务服务大厅,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行。四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2018年减免税费25446万元,今年1-9月份,全区实际享受减免税费4.5亿元。
二、主要问题
(一)政务服务效率不高。一是未能做到“一站式”服务。目前区直36家单位、44个窗口都已进入区政务服务大厅,但仍有不少单位审批事项和审批权没有进驻大厅。依据安徽政务网发布,我区应有882项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办理,但实际入驻只有448项,还有近50%的事项留在各单位。全区36家单位,全部服务事项入大厅的只有市场监管局等8家。有442项审批事项还是要到各单位去申报审批,致使“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无法实现。二是部分窗口服务“只挂号,不看病”。一方面因区政务服务大厅面积有限,承载力不足,许多业务不能到大厅办理。另一方面是有些部门不向窗口授权办事,审批权依然保留在单位各个股室,审批服务“体外循环”,群众在窗口“挂了号”,还要到单位各股室和分管领导那里一项一项“跑门子”,据统计,真正能在窗口办理好全部服务事项的只有税务局、市场监管局等7家单位,尤其是13家单位共用一个的“综合窗口”形同虚设,企业办事仍需“多头跑、跑多门”,不能做到一站式服务。三是窗口办事效率仍不高。有些部门派驻政务服务大厅的业务人员年龄偏大、业务素质不高,有的窗口人员调整频繁;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偏低,利用服务平台让资源共享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群众普通反映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多、审批材料复杂且互为审批前置,有的审批事项,企业需反复多次提交纸质资料,办事效率低。
(二)历史遗留问题难解决。前些年招商引资的一些工业企业,采取“先上马后配鞍”的政策,在用地指标没有批复,土地没有招拍挂的情况下就建设厂房,先行投产。现在土地挂牌后,办理不动产证时遇到了规划、审图、办证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建设与规划不符的问题,建设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涉及到时限问题,消防设施建设时的标准与新标准不同验收不掉等。铂锐厨业2018年底挂牌20亩土地,由于竣工验收、档案验收、规划验收等工作程序多、时间长,至今房产证还没有办下来。为办理这些手续,企业到处找人,托关系,补材料。
(三)“三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企业普遍反映银行贷款门槛高,只认担保抵押物,不认专利、商标、品牌等软实力。贷款缺乏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短、小、频、急”的金融产品。中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虽急需融资周转,但难以得到银行的青睐。土地供给矛盾突出。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区政府只能把有限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大型企业、招商项目,中小企业申请用地指标较难,土地制约问题仍很突出,尤其是农业企业,连基本的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用地也难以满足。用工难日趋严重,无论是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普工,普遍存在“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务工人员不能适时了解掌握企业用工信息;二是观念上的问题,六安年轻人不愿在六安务工,乐意出远门务工;三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一些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奇缺。
(四)生产经营隐忧多压力大。一是随着国家对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视,要求越来越严,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薄弱的经济实力、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国家要求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矛盾,由此带来环保、安全生产、消防、电力、用工等一系列难题,无论哪方面出问题,都面临停产、停业的风险和压力。二是有的执法人员为免责,执法方式僵硬古板,只有硬度缺乏温度,甚至存在随意性执法,让企业无所适从,挫伤了企业发展信心。三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工业园区仍停留在传统的“三通一平”上,重视修路等工程,地下雨污管网建设不到位,工业危废品处理缺乏统一规划,如滚动轴承厂的危废品没有去处,企业后顾之忧多。
(五)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23%,超10亿元产值工业企业仅有一家(江淮电机),其他企业体量规模都不大。工业企业中产值上亿且缴税在千万以上的也就4-5家。商贸企业大多偏安一隅,做大做强的能力决心不足。区内房地产和建筑业总体发展不错,但随着市场需求日趋饱和,跨越发展走出去的空间有限。全区龙头企业总体上数量较少、整体实力不强。另外,投资量大、带动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工业大项目、好项目极少,部分企业信心不足,投资意愿减弱。
(六)惠企政策兑现落实不到位。一是政出多门,我区各部门加上国家、省、市各级已出台的惠企政策多达几百项,涵盖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缺乏集中整理归纳,政策沟通传递不畅,信息公开力度不够,导致企业不清楚能享受哪些政策。二是政策大多是补“高精尖、好特优”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因条件不符享受不了扶持奖补政策。三是配套措施跟不上,中央、省有些惠企政策比较宏观原则,需及时出台地方配套政策完善落实,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出台不及时,导致政策难以落地生根。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的实施意见》,因无地方配套文件,审批改革仍无进展。四是部分企业没能及时享受优惠政策,由于区财政困难,滚动轴承有限公司原厂拆迁补偿至今没有到位(新厂又将面临拆迁);明全现代农业反映2018年度奖补资金没有落实到位;张店镇虚谷温泉度假村招商引资奖补政策未兑现到位;2018年500万区科技创新奖补资金没有兑现到位;中久润滑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未能兑现等。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认识,营造良好氛围。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新时代新常态下推进我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认识,增强执行本领,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存在难题,不断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落实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出台配套政策。建议区政府结合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实际,归类整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实化、细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督查问责,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放管服”改革精神,深化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扩大区政务服务大厅面积,力争区直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实现“窗口受理、后台办理、限时办结、前台出证”的审批流程。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优化网上审批服务流程,提高窗口人员素质,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三是打造诚信政府。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兑现对落户企业在金融、用地、税费等方面的承诺,对民营企业的奖励、扶持,既要依法依规、量力而行,还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阳光透明。
(三)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发挥政府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每年集中扶持一批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化优势明显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培育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引导民营企业摆脱资源依赖,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产业。
(四)加大供给,强化要素保障。一是破解融资难题。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融资方式,进一步扩充区城投、工投等资金规模,撬动政银合作贷款。用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降低准入门槛,全面放开经营领域。解决好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不及时问题。协助民营企业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立区级再担保代偿补偿机制,专注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双创主体等资金需求主体,解决中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等问题。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民营企业。二是保障土地供给。增强政府土地收储能力、供给能力和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土地现行政策,挖掘土地潜力,继续实施整乡村土地集中整治工作,用活土地“增减掛”政策。在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的同时,盘活土地存量,切实解决占地不用、“僵尸企业”等问题。重视解决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建议区政府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过去一些未批先建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后,规划、住建、消防、房管等部门依法为其办理(或补办)规划施工手续和不动产手续。三是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健全完善人才市场和技术市场,兑现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发挥人才市场平台作用,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职工住宿、餐厅、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设施和环境,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和及时调整职工工资,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足额、及时支付。
(五)加强引导,提升企业家素质。一是把培育素质高、规模大的企业家队伍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有计划地对民营企业家开展政策、理论、业务培训等。二是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营造尊重价值、鼓励创新的舆论氛围,真正让企业家事业上有底气,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敬。
(六)真抓实干,切实落实帮扶责任。结合“四送一服”,扎实开展“一名干部对接一家企业”方式,走访企业、走访项目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变“走马观花”为“下田育秧”,贴身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对症下药”深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推进、资源要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关于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江仲贤
现将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办理情况
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从全区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建言献策,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其中有100件作为代表建议交区政府办理。区政府高度重视办理工作,在办理过程中,以让代表满意,让群众满意为目标,立足实际,认真制定办理方案,严格落实办理制度,扎实抓好办理工作。
(一)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34件,占总数的34%;建议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56件,占总数的56%。
今年区人大确定2件重点建议,一是丁德武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的建议》,区政府充分吸取代表的意见建议,强化政府主导责任,想方设法多渠道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中店乡中心幼儿园、双河镇中心幼儿园、马头镇中心幼儿园等一批公办幼儿园建成投用,农村乡镇达到一乡(镇)一所公办园。落实东望佳园幼儿园、龙和苑幼儿园、寿春华府幼儿园、瑞梦花园幼儿园等四所小区配套园,其中三所今年开园招生。大力扶持条件达标的民办园,对先生店乡金苹果幼儿园等15所民办园进行改造。加强幼师队伍建设,今年新招募40名幼师,缓解幼师数量不足压力。二是文建友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机制的议案》,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召集相关分管副区长及区交通、环保、水利等部门,召开专题会专门研究布置。目前,区住建局牵头乡镇污水处理运营,制定相关办法;区交通局牵头农村道路管养,制定《金安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考评实施细则》;区水利局牵头农村安全饮水,制定《金安区小水库管护实施细则》、《金安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同时,整合各乡镇现有基础设施管护力量,9月份各乡镇成立公共设施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农村基础设施日常运行维护。
一些议案建议所提问题,得到了区政府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如《关于狠抓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我区制定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将“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作为重点,“三大革命”方面改厕工作基本完成,16个乡镇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开建,新建中店、施桥、马头、东桥四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体系稳定运行。《关于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建议》,区金融服务中心结合“四送一服”活动,召开专场政银企对接会,截止目前,累计帮助区内企业争取域内外基金支持2.8亿元,“4321”新型政银担在保余额6.84亿元,“税融通”在保余额1.39亿元,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为企业发放应急周转资金累计3.75亿元。《关于加强卫生队伍人才建设的建议》,区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今年为四院、区妇幼保健院共新招聘高校毕业生80名,加强两院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关于规划建设回乡创业园的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2019年工业发展意见中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计划,由区政府常态化推进, 重点打造六安明星创业园、联盛产业园等11个返乡创业平台。《关于提高我区中小微民营企业家管理水平的建议》,区政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各类企业家培训班,对企业家赴高校学习给予补助补贴。今年组织40多名企业家赴西安交大参加春季企业家提升班。
许多承办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解决建议所提问题。区交通局、水利局、住建局等单位,对建议所提的问题能列入工程建设计划的优先列入,能解决的优先解决。区发改委、区教育局等部门专门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见面会,当面征求意见,研究解决办法。
代表们提出的一些重难点问题和建议,区政府也正在着手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如《关于重新规划建设三里桥农贸市场的建议》,区商务部门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摸底,讨论研究升级改造方案。经市政府同意,规划在解放路以西、华山路以北、刘园路以南的位置新建一个1万平米的农贸市场,目前已完成施工图纸设计,正在进行预算编制。《关于加强小区电瓶车管理建设的建议》,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累计对48个小区内的非机动车库进行翻建新建,安装充电设施7500余个,7月份在中心城区住宅小区开展小区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专项整治,集中治理小区违规停车私拉电线行为。《关于加大对乡村整村推进整治工作支持力度的建议》,今年我区结合土地整治在东桥镇马集村、翁墩乡杨公村、马头镇李大楼村等6村试点实施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进行整村拆除,统一规划安置,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目前6个项目除安置房建设外其他工作都已经完工正在报批验收。2020年整村推进的东桥镇莲花村项目规划设计进场,横塘岗乡龙王岩村项目规划设计已结束。针对这些重难点问题,区政府及各承办单位积极想办法、找路子,把办理工作融入总体规划、摆进计划盘子,争取予以解决。
(二)建议所提问题由于政策限制、政策变化或管理权限等因素不能解决的10件,占总数的10%。
《关于木南大道(翁墩段)向东延伸至东桥境内接金安区北环线的建议》,因涉及占用基本农田较多暂不能实施;《关于请求支持x003县道与金裕大道衔接贯通的建议》,属市重点工程由市政府组织实施,尚未解决;《关于实施椿大路东河口镇段白加黑(沥青)路面及沿线亮化工程的建议》,因该路线沿线仍属农业生产区域,从建设投入、后续管护等实际出发,暂不实施;《关于要求将7路公交车延伸到东城小区的建议》,经与市客管中心和市公交公司对接沟通,如果对线路进行延伸则必须改线,将造成沿途两个小区居民无法乘坐7路公交,故该建议目前无法实施。但市公交公司已于9月份开通36路公交,缓解建议所反映的问题。《关于加快“气化园区”建设,努力推进双河工业集中区企业绿色发展的建议》,因建议反映的问题涉及天然气特许经营权和加压点建设成本等,尚未与新奥燃气公司达成一致,考虑到“气化园区”建设投入巨大,暂无法实施;《关于合武、宁西铁路之间望城段综合整治的建议》,由于该路段属市控范围,且建议中提及的土地位于两条铁路之间不能作为建设用地规划,目前收储条件尚不成熟,暂无法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兴建东河口镇烤炉寨水库建设的建议》,该建议近年已多次收到,目前因财政承受能力及土地指标、林业等诸多要素制约,暂无法实施,但区政府根据今年的旱情,已安排在东河口镇谋划新建桂花水库;《关于取消征收农业生产用水水费的建议》,因涉及上级政策,暂时无法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进度的建议》,目前两馆前期调查、概念规划评审、概念规划设计等已完成,待条件成熟再启动实施;《关于为六安市清水河学校小学部校区增设交警护学岗建议》,经与市公安交警部门对接,属地交警中队现只有5名民警、11名辅警共16名警力,由于辖区三里桥小学、城北小学、梅山路小学等校园较多,警力严重不足,对建议提及的落实固定执勤岗暂无法实施。这类意见建议,区政府要求各承办部门实事求是地向代表们说明情况,做好答复说明工作,取得代表们的理解。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严格落实责任。认真落实办理责任制,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把责任制贯穿于办理工作的始终,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集中人员力量,促进落实。区政府督办室及时跟踪督促,狠抓办理进度,努力提高建议的办复率、解决率以及代表满意率。
(二)严格办理程序。做到先沟通再答复,即使所提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也实事求是把情况讲清、把政策讲明、把道理讲透。突出重点建议的办理,对区人大确定的重点建议,区政府及承办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实施方案,努力办出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注重办理实效。各承办单位把建议办理与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紧密结合,通过办理建议推动部门工作开展。大力提倡协商办理、开门办理,充分尊重代表意见,增加办理工作的互动性。对能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对因条件限制一时无法解决的,向代表讲明原因;对超出区政府职权范围的,及时向代表解释说明。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安排
在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建议总体办理顺利。但督查发现办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部分承办单位没有落实一把手责任,满足于分管科室对口办理,分管领导签批答复;二是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现象,少数承办单位满足于答复到位,没有对议案建议反映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落实效果不理想;三是涉及多个承办单位的议案建议,部分牵头单位缺乏主动担当精神,个别协办单位也存在事不关己的态度,协同办理意识不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领导,突出重点,加强沟通,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理实效,尽心竭力做好人大建议办理工作,以实际行动回应各位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关于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走访代表收集
意见建议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主任 桑世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本月12日至14日,区人大常委会分成5个走访组,分别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常委会委员参加,对22个乡镇街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进行了集中走访,并召开了座谈会,重点了解代表对区人大常委会、“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走访和座谈中,代表们认真负责,敢于直言,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现将走访情况报告如下:
对区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共6条)
1、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围绕人大工作和全区中心工作,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基层人大工作者、部分人大代表等开展培训。
2、加大对乡镇人大工作督促指导力度,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号文件,安徽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推动乡镇人大工作扎实开展。
3、加大对议案建议办理过程及结果的监督。
4、建议将社区治理、小区管理和城区文明创建工作列入重点调研内容。
5、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缺资金、缺人才,资产闲置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以适应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6、建议增加政法机关人大代表名额。
对区政府及部门的意见建议(共34条)
7、龙虾养殖投入大、收益小,对基本农田破坏严重,建议不要盲目推广。
8、建议扩大农机补贴范围,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9、建议关注土地抛荒,土地流转等出现的新问题。
10、建议区政府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为乡村振兴发展留一点空间。
11、木南大道东延是区政府2018年重点工程项目,因土地指标问题导致烂尾,希望区级层面出台办法给予妥善解决。
12、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惠民工程,建议加快乡镇公交站点建设进度,合理布局站点。
13、加快村医配备进度,确保2021年全区每个行政村配备两名以上村医。
14、马头、木厂卫生院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建议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进度。
15、建议允许乡镇卫生院职工到符合条件的区内医院体检。
16、加大对孕产妇免费发放叶酸和“两癌筛查”等宣传和落实力度。
17、明确计划生育相关管理机制,取消计生考核评比。
18、建议区政府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提高保洁人员的待遇。
19、铜字铜牌产业中电镀和喷漆环节产生污染,建议区政府应加强规划和管理。
20、落实幼儿园“两教一保”制度,建议对农村村小进行整合,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尽快解决幼儿教师严重缺编问题。
21、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大、生源少问题,建议研究出台整合盘活农村教育资源的政策和措施。
22、游泳已列入中考加试项目,建议采取公建民营或公民合建等方式建设标准游泳池作为考试场地。
23、区政府应加大对城北产业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把招商引资审核关。
24、加强职能部门干部业务能力培训,避免在政策落实上,上下走样,减少办事环节,提升政府部门办事效率。
25、群众对用不上水又要交水费意见很大,乡镇无奈垫付,增加了债务,建议区政府取消用不上水农民的水费。
26、针对今年的特旱天气,严重影响东河口镇广大群众饮水安全,建议加快推进东河口镇水库建设。
27、重视农村当家塘的深挖、清理与维护。
28、建立健全自来水管网的管养机制。
29、企业反映,我区部分企业(不在城市120平方公里)在109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内土地使用税按建成区标准(每平9元)征收,比对相邻地区收费标准(6-7元),多收(2-3元),不合理。
30、土地使用税扣款易、返款难、手续繁,应减化企业的土地使用税返还的手续和环节。
31、在脱贫攻坚和乡村发展中,政府投资项目不论大小,都要求走招投标程序,建议出台符合村级小项目的简易操作办法。
32、稻虾养殖种出的优质水稻被贱卖,建议政府搭建平台,解决销售难问题。
33、建议区政府加大对非贫困村的双基建设投入力度。
34、建议政府推进第三方管理模式,有效解决电动车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35、三里桥社区华安未来城高楼存在墙体空鼓现象,对行人、住户和车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希望政府高度重视。
36、建议区政府加大对淠河经济带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创建农业品牌,打造六安“菜篮子”工程。
37、建议区政府重视关心爱护基层同志,容错机制要落地生根,建立激励机制。
38、乡、村两级干部负担过重,建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39、整村推进中原有村级基础设施投入巨大,破坏严重,群众意见很大,在推进过程中,要切合农村实际,注重投入效益,稳步谨慎推进。
40、建立保障乡镇公共设施管理工作站运行机制。
对区组织部的意见建议(共4条)
41、建议依法落实各项福利政策和待遇,确保职工享受年休假(未休假)的相关补贴。
42、建议加强村级(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养老问题。
43、建议关注扶贫专干的管理和使用。
44、切实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对区法院的意见建议(共2条)
45、建议区法院设立农村巡回法庭,对农村养老等类似案件入村审理,用身边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
46、加大对脱贫攻坚中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
对区检察院的意见建议(共1条)
47、区检察院应加强对自身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提高群众对检察机关的知晓度。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这次走访代表共收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共96条,整理合并后为47条,如有遗漏内容,请予补充,并请审议!
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接受黄媛媛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
副区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2019年11月28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因工作变动,黄媛媛提出辞去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员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接受黄媛媛辞去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的请求,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备案。
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人员名单
(2019年11月28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任命:
刘彦平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周泽道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出席、因事请假、列席人员名单
第一阶段
一、出席人员(共25人)
主 任:刘玉军
副主任:李坦军 马德云 沈 荟(女) 汪 峰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大成 |
王世斌 |
方 燕(女) |
朱卫东 |
邬效丛 |
江 茜(女) |
李应安 |
吴康文 |
吴光纯(女) |
汪庆发 |
宋自山 |
周世仓 |
赵本根 |
骆 健 |
夏礼得 |
高 松 |
桑朝发 |
鲍远志 |
满少华 |
魏文炎 |
二、请假人员:(共5人)
委 员: 刘振忠 张迎年(女) 侯晓健(女) 陆 斌 赵永坤
三、列席人员(共35人)
张士银(女)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周泽道 区政府副区长
方 宏 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副主任
杨传勇 区法院院长
杨敬勋 区检察院检察长
江仲贤 区政府办主任
汪 波 区发改委主任
张纯寿 区经信局局长
王 俊 区民政局局长
余永生 区财政局副局长
吴允生 区住建局局长
秦永国 区交通局局长
文继彦 区水利局局长
李正发 区扶贫局局长
谢 俊 中店乡人大主席
张显准 张店镇人大主席
马少剑 双河镇人大主席
茆 震 中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黄金花(女) 区人大代表
胡德青 区人大代表
姜文翠(女) 区人大代表
杨传海 区人大代表
宣志国 区人大代表
芮 霞(女) 区人大代表
涂有亮 区人大代表
石玉勤(女) 区人大代表
桑世武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公室主任
韩自强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徐国辉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员
蔡传宇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袁 振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孙亚男(女)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姚 杰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职副主任
马 苗(女) 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胡云业(女)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中心负责人
第二阶段
一、出席人员(共24人)
主 任:刘玉军
副主任:李坦军 马德云 沈 荟(女) 汪 峰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大成 |
王世斌 |
方 燕(女) |
朱卫东 |
邬效丛 |
李应安 |
吴康文 |
吴光纯(女) |
汪庆发 |
宋自山 |
周世仓 |
赵本根 |
骆 健 |
夏礼得 |
高 松 |
桑朝发 |
鲍远志 |
满少华 |
魏文炎 |
|
二、请假人员:(共6人)
委 员:江 茜(女) 刘振忠 张迎年(女) 侯晓健(女) 陆 斌
赵永坤
三、列席人员
周泽道 区政府副区长
王焕成 金安经济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方 宏 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副主任
王 铮 区法院副院长
殷 杰 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江仲贤 区政府办主任
董德来 区科技局局长
张纯寿 区经信委主任
余永生 区财政局副局长
汪 淦 区人社局局长
鲍远亭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吴允生 区住建局局长
秦永国 区交通局局长
胡 琦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黄道全 区商务局局长
余 洋 区文旅局局长
黄定荣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石 磊 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杨正光 区统计局局长
凤维生 区城管局局长
邓德军 区数管局局长
许俊桥 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
夏建科 区税务局局长
毛克军 区招创中心主任
周正平 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
张金凤 区金融服务中心主任
胡剑伟 六安市金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经理
桑世武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公室主任
韩自强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徐国辉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员
蔡传宇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袁 振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孙亚男(女)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姚 杰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职副主任
马 苗(女) 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
胡云业(女) 区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中心负责人
(其他人员名单略)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编 辑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报
2019
第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