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心得】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手机版亚博

【书香★心得】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手机版亚博

——读《等风来》有感
日期:2023-05-24 作者: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近期,重读了鲍鲸鲸的《等风来》,自有一番感触,与大家浅聊分享。

这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理性小说,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小说的主人公程羽蒙,是一名杂志专栏写手,公出意大利的美梦被击碎后,不情愿地跟团赴尼泊尔,自此踏上了“幸福之旅”。

整部小说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别瞎折腾,没什么用”,对应着书名“等风来”;主人公程羽蒙为了梦想,付出诸多努力,却一次又一次地经历失败与挫折。故事极具代表性:当今社会的很多年轻人,他们怀揣梦想,希冀着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不惜一切地努力打拼,但现实常常不尽如人意。其实,他们离梦想已经很近了,就像书中所说的,“已经站在了山顶”,这时候,想要再接近一步,着急、焦躁、害怕或者委屈都是没有用的,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深呼吸、等风来。你做好了准备,风来的时候,就能翱翔于蓝天,自由无拘束。

读完这本小说,引发了我对于“等待”的思考。

一要摒弃“万事俱备,只等东风”的旧思维。小说中“静等风来”似在劝告我们:挫折只是为你飞翔加固一条保险带,我们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做的不够好,而是因为风还没有来;既然风没来,我们就别乱折腾,因为折腾也很可能只是白瞎,所以,不如平心静气等风来。乍读,这种劝告,给了低谷中的年轻人无限鼓励;细品,保有平和心态应当推崇,守株待兔式的“等风”,实不可取。年轻没有失败,只要有目标、有方向,折腾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有希望总是好的,但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所谓的那阵风上,不能把时间都消耗在等待上。在风来之前,我们要积攒能量、做好准备,切不能自诩尽了人事、已到“山顶”。

二要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前段时间,参加了区里组织的青年干部“周末训练营”,一开始,内心是抵制的,原因是培训课程多与经济、金融相关,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且与综合文字岗位关联不大。后来,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接触,出现了明显的本领恐慌,这才意识到金融和经济常识的重要性,意识到知识与能力要靠平时积累。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学习要主动,工作更要主动,必须树牢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必须树牢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危机感,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三要提振“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贵州黔北山区的村支书黄大发,用了36年时间,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36年间,不知有多少人安慰劝告:“你尽力了”,但黄书记仍然我行我素、不依不饶,终于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当地百姓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最新、最高纪录后,没有停止干事创业的脚步,许下了他生平的第三个梦想——“攻克中国的盐碱地,彻底解决中国在粮食上的后顾之忧”。九十岁高龄的他,坚持劳作于田间地埂,突破了“海水种稻”的壁垒,中国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现大规模种植海水稻的国家。遭遇挫折,耳边总有宽慰的声音,自己却要思考,我哪里没做好?怎样做才能做好?取得成功,耳畔少不了祝贺的言辞,自己却要冷静,我还能做的更好么?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原地踏步即是退步,一日不为即是无为。

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希望这个东西不在手中,而在田野上。作为青年干部,更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才能快速成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屈水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